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概述)(2018 年)
一、總體目標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綜合階段考試(以下簡稱綜合階段考試)主要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在職業環境中綜合運用專業學科知識,堅守職業價值觀、遵循職業道德、堅持職業態度,有效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
二、能力要求
考生應當在掌握專業階段各學科知識、基本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在復雜的職業環境中,綜合運用相關專業學科知識和職業技能,堅守職業價值觀、遵循職業道德、堅持職業態度,對實務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評價,以書面形式清晰、有效地表達看法或提出方案。
三、實務經驗要求
鑒于綜合階段考試的目標,積累實務經驗非常重要。建議考生通過培訓、實習、工作等方式或途徑,在實務中運用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獲取和積累與注冊會計師職業相關的經歷和經驗。
四、考試科目
綜合階段考試設職業能力綜合測試科目,分成試卷一和試卷二(試卷一和試卷二各50分),考試題型為綜合案例分析。
試卷一以鑒證業務為重點,內容主要涉及會計、審計和稅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二以管理咨詢和業務分析為重點,內容主要涉及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和經濟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一設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題,鼓勵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試卷一和試卷二考試時間均為3.5小時。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職業能力綜合測試)(2018 年)
根據綜合階段考試的總體目標、能力要求和實務經驗要求,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涉及的相關法規截至2017年12月31日):
一、會計
(一)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及其會計差錯更正
1.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劃分
2.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會計處理
3.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二)固定資產
1.確認和初始計量
2.折舊
3.后續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4.處置
(三)無形資產
1.確認和初始計量
2.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3.后續計量
4.處置
(四)投資性房地產
1.性質和確認
2.初始計量
3.后續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4.轉換和處置
5.后續計量模式的變更
(五)金融工具
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和重分類
2.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3.金融工具的計量
4.金融資產轉移
5.套期會計
6.金融工具披露
(六)長期股權投資及企業合并(包括個別和合并報表)
1.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的初始計量
2.對子公司投資的初始計量(包括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計量)
3.對聯營、合營企業和子公司投資的后續計量
4.權益性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5.合營安排
(七)資產減值
1.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和計量
2.金融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包括范圍、減值跡象的判斷、減值方法、個別和合并報表中的處理等)
(八)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1.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包括范圍、確認、初始和后續計量、借款費用的處理)
2.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包括貨幣性和非貨幣性薪酬、與離職后福利相關的設定提存計劃、設定受益計劃、辭退福利以及以現金或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3.其他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4.或有事項的確認和預計負債的計量
5.實收資本和其他權益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包括個別和合并報表)
6.資本公積的確認和計量
7.其他綜合收益的確認和計量
8.留存收益
(九)收入、費用和利潤
1.收入的定義及其分類
2.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3.合同成本
4.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5.政府補助
6.期間費用的構成、確認和計量
7.利潤的構成及相關會計處理
(十)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范圍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與計量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十一)債務重組
1.重組方式
2.會計處理
(十二)所得稅
1.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的認定
2.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3.所得稅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4.利潤總額與所得稅費用的調整
(十三)外幣折算
1.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2.記賬本位幣變更的會計處理
3.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4.外幣報表折算
(十四)租賃
1.分類
2.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3.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4.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
(十五)財務報表
1.財務報表列報原則
2.個別財務報表
3.合并財務報表(包括合并范圍的確定、合并財務報表的格式、編制原則和基本程序以及合并抵銷原則)
4.每股收益的計算
5.財務報表附注披露的原則和主要內容
6.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會計處理(調整事項、非調整事項)
7.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
(十六)公允價值計量
1.公允價值的初始計量
2.估值技術
更多2018年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考試大綱內容請下載附件!